1990年代以來,主要以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等地人民,因透過通婚方式移居台灣,他們之中大部份是女性,新住民逐漸成為外籍配偶的稱呼。新住民從外鄉遠赴台灣,工作在此,生活在此,帶著鄉愁與來自不同信仰文化的宗教觀來到了台灣。或許我們會看見,穆斯林新住民初一十五要協助夫家拜菩薩,但每日五項功課卻不可少。這樣的宗教活動,是一種融合還是一種斷裂?新住民在宗教活動這塊領域,是否有在族群融合的概念中被尊重發展?宗教研究對於新住民移民的宗教活動有哪些關注?本集「誰是瑞立君」,再次邀請對於新住民宗教關懷主題長期著墨的輔大社工系劉香蘭老師,跟我們聊聊新住民的宗教活動與社會關懷,並希望藉由本集節目的拋磚引玉,能讓更多人能對於新住民的宗教研究議題,有更多的了解與關注。
在「誰是瑞立君」第三季第二集中,我們邀請到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顧孝永神父來談「東正教」的與華人社會的種種。本集承續上集議題,由台南安平天主堂的費格德神父與來自中國溫州的Anna修女,介紹東正教中的『拜占庭宗教藝術聖像』與『神學要義』。 「「東正教」雖然為基督宗教內的一個重要教派,而且與地緣歷史有關,相對與基督宗教其他派別,如天主教的教堂建築,有同源不同法的藝術表現,甚至在神學上之要義也會有其特性展現。費神父以平穩且有力的陳述,介紹了有關東正教如何在羅馬帝國時代的遷變,在伊斯坦堡這城市開始與阿拉伯文化交流,產生東正教很具風格的「拜占庭宗教」藝術與建築。而Anna修女則以東正教在十九至二十世紀以「新的綜合」為當代神學作出貢獻,介紹並討論對「新的綜合」有代表性的人物與體現於哪些領域。 關於東正教與其藝術及神學,或許大家僅止於知其一而不知其背後奧義,若點擊本集播客收聽,您不僅可以增添認識「東正教」為何會出現屬於波斯風的藝術建築風格,也會了解「東正教」的神學奧義認識。
您刻板印象中的聖歌是能助眠的安眠曲?還是用又大又複雜的管風琴所演奏的曲子?教會音樂真的只能死板板照譜唱?今天我們就要跳脫這些陳舊的刻板印象,帶你從聖詩、聖樂的歷史由來,認識基督教音樂不同的一面,你以為的老東西可能和你所想的很不一樣喔!如果您暫時不知道聽什麼好,請您進來聽聽看,如果您對音樂與宗教很陌生,那麼請您務必要收聽,如果你對音樂與宗教有興趣,那麼這個節目你就非聽不可囉!等你喔!! 主持人:田如心 顏子榛
哈囉~大家好!歡迎收聽《誰是瑞立君》之「青年瑞立君」,本次想跟各位聽眾分享的主題是關於基督宗教信仰者對於同性戀或同性婚姻等相關議題的看法。 在現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關於同性戀等相關議題儼然成為社會上討論度極高的話題之一,而宗教信仰自從過去以來即跟社會文化密不可分,自然也得面對此議題。接下來的內容將帶各位從基督宗教的觀點出發,歡迎您與我們一同探討。 受訪來賓:吳寬進、侯兆芳 主持人:吳昊霖 蔡安宣 郭思蔚 組員: 蔡翔旭 洪宇彤 呂姿誼 張為紹 蔡宗聖
『青年瑞立君』是由輔大宗教學系大學部同學,從宗教學概論課程學習的過程,展現成播客形式,分享宗教學習的經驗與成果。 本集內容介紹:身為台灣人應該都聽過每年盛大舉行的青山王祭吧!就是俗稱的「艋舺大拜拜」,今年我們親自去了現場,深度去了解這個傳統活動。尤其今年還結合了音樂祭,突破了以往對傳統活動的印象,本集「誰是瑞立君」,介紹了青山王祭的由來,也會帶大家更了解傳統文化活動與新時代事物的結合與轉型,誠摯邀請各位聆聽本集,一起來看見傳統文化的的翻轉與創新! 組員:劉旻翰、陳奕瑄、孔馨慧、戴貫倫、江泓毅、劉侑勳、許冠寧
本集以「緣來是你.姻緣神」為題,邀請到輔仁大學宗教系同學分享愛情中「暈船」的經驗,由這些在曖昧關係中暈船的患者集體上線教導大家一些參拜月老的小撇步與其他民間宗教信仰中有關姻緣桃花的神祇介紹。呂祖真的會拆散情侶嗎?究竟參拜月老時有什麼必須掌握的秘訣呢?如果有桃花困擾要請哪位神祇幫忙?以及要如何辨別這是否是段正緣呢?誠摯邀請同樣正在暈船中無法自拔的朋友們,一起進來收聽吧! 製作成員: 王苡榛 鄭伊庭 洪慈貞 林欣蓓 陳
顥 劉元禎 許承儒
金門,一個古名為浯洲的小島,曾經在1950年代成為國共戰爭的反共前線,歷經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島上曾經最高有四十萬大軍,在兩岸關係趨緩的時代變遷下,金門,仍然保有傳統閩南文化與宗教相關的民情風俗。
金門有個全島相當盛大的宗教遶境活動,「迎城隍」。
「金門迎城隍」的活動的特點,從收契子錢、送頭與掛水牌、送佛帖等,直到熱烈盛大的迎城隍遶境,所有祭典環節皆立基於轄境居民的生活之上,祭典內涵充分顯現金門民眾的生活文化特色。迎城隍的遶境隊伍組成,皆為地方居民自發性籌組傳習而成,例如輦轎、藝閣、人力蜈蚣座、打花草、神將等,展現在地閩南文化之藝能特色。從遶境陣頭的排練組成、沿途香案迎接參與,以及眾多隨香隊伍,顯現地方傳統文化特色及居民向心力。
教堂一定要是西式華麗優美的建築風格嗎?在當時天主教剛傳入中國時,這種建築形式中國人一定就接受嗎?為什麼會有不像廟宇也不像教堂的四不像教堂出現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這些問題,或是思考了但卻毫無解答,本集「誰是瑞立君」之「青年瑞立君」特別專題邀請到了輔仁大學宗教學博士黃懿縈學姊來為我們解答疑惑,講解中西宗教建築文化的衝突與合併,了解其中有趣的歷史故事,快來一起聽聽吧!(本集NG片段收錄,有小彩蛋出現喔)
「青年瑞立君」是由輔大宗教學系大學部一年級的同學,從宗教學概論課程學習的過程,展現成播客形式,分享宗教學系的經驗與成果。
本集「青年瑞立君」,透過介紹中元節的起源,目連救母、地官大帝的故事,還有搶孤、放水燈的習俗,帶大家一起走進中元節奇妙旅程!
主講者:釋如法法師、李韋龍同學、戴子皓同學、曾子豪同學、花慧馨同學、張榮慈同學
釋如法(起源、目連救母)
李韋龍 (地官大帝)
戴子皓(中元節搶孤)
曾子豪(中元節放水燈)
花彗馨(鬼月禁忌)
張榮慈(鬼月禁忌)
單集網站
「青年瑞立君」是由輔大宗教學系大學部同學,將宗教學概論課程學習的成果,展現成播客形式,希望跟大家分享宗教學習的經驗與成果。
本集『青年瑞立君』,邀請到法界圓融派的法師還有上座部佛教的比丘,來為大家分享日本真言宗與泰國南傳佛教的特色與修行的意義。 這次訪談希望能與各位觀眾朋友一起來一場佛教多元特色之旅。 受訪來賓:濟宜法師,如法法師 訪談學生:鄭家森,林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