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與社會
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

輔仁大學標竿計劃團隊- 宗教學系、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及其他學系與單位負責執行。

臺灣宗教文化所具有的多元性與豐富性,是世界宗教研究的一個璀璨瑰寶,在深度的投入中能綻放出更為奪目之光芒。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自2017年以新北市各區為調查區域,與世界宗教博物館及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進行六年期的「宗教地景調查計畫」。該計畫主要以各區之「宗教建物」為主軸,搭配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彙整各類有形、無形宗教資源之空間及屬性資料。截至2020年底為止,已完成新北市29區中21區大部分地區之調查,並收集了10,448筆宗教地景相關資料(統計至2021/1/19),這些資料皆儲存於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所建構之資料庫中。在計畫施行的過程中,我們體會到臺灣在地宗教文化的美妙與寶貴外,也思索著如何延伸此一調查基礎,為臺灣宗教研究提供更具廣度與深度的未來發展。

 

2020年COVID-19疫情的發生,將人類社會帶入大規模的震盪,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改變。全球除了從公衛與醫療尋求疫情的控制之外,我們認為宗教也是這個全球集體議題中的重要面向。宗教是人對超越力量的體驗,也是面對生命之限度與痛苦的整體回應。在歷史上,宗教經常在人類社會面對集體生命威脅時發展出企圖解決(或預防)集體災厄的儀式,或是緩解個人苦痛的超越視野、修行技藝,或是借助神聖力量的種種方法。換言之,面對集體生命威脅時,宗教可以對社會主流的生物—醫療模式提供另一個具備生命整體視野、涵括超越神聖幅度、以及種種轉化儀式與修行技藝的重要補充。而不同宗教內部面對苦痛、疾病乃至集體災厄的解釋與應對之道,例如宗教儀式、空間與文物如何開展神聖的力量、宗教靈修所關注的身心靈整合,以及背後蘊含的自然醫學概念,都可以開啟療癒的新面向。這啟發了我們希望以宗教療癒之研究為本標竿計劃之議題主軸,並以目前所建制的宗教地景資料庫作為研究支持系統,除了藉以探討宗教如何成為面對疫情所帶來之衝擊的重要資源外,也同時擴展並深化宗教地景資料庫之功能,使其能成為進行宗教相關研究之重要數位人文工具。除上述的宗教與療癒面向外,我們也留意到這些宗教信仰實踐與國家公衛政策之間的衝突與調適。疫情成功控制的要素之一即是社會群體對於防疫措施的配合意願。相較於其他國家,臺灣的宗教群體對於影響社交的防疫措施有著更高的配合意願,諸如暫停禮拜聚會或進香繞境等大型群聚活動。究竟基於什麼樣的信仰理念,宗教群體願意配合國家政策,在宗教身分與國家認同之間取得協調。

 

        臺灣在這一波全球疫情的席捲中成功地守護了人們如常度日的安定,但疫情的千變萬化仍然提醒我們面對危機之全盤考量的重要性。宗教地景為我們建構出宗教能夠給予輔助的網絡與健康廊道,宗教療癒所提供的超越視野與實踐技藝可以成為動盪中的安定力量。這一波疫情引領我們重新思考,建立宗教地景與宗教療癒資料庫以及實踐對於突如其來的災難可能給予的幫助。此聯繫網絡與基礎一但建立,對於在地能有長期穩定的貢獻。輔大宗教學系在過去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的宗教地景調查計畫中呈現了臺灣宗教文化的多元與豐富;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在傳教士漢學之跨文化交談、歐洲中世紀療癒研究、科學與宗教之對話以及生命倫理相關研究的長期深耕也可以為宗教的跨文化與跨領域對話提出深刻的理解。臺灣的防疫成效已經得到國際的肯定,我們希望在未來計畫規劃的國際交流中,也能在宗教療癒的面向提出臺灣的獨特貢獻。透過這些計畫,我們將以宗教地景建構出雙北乃至臺灣整體在地宗教紋理,並以高度的宗教人文關懷給予臺灣社會不同於以往的嶄新氣息。

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計畫執行概述

宗教學系與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合作申請 「教育部112年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