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中國宗教實踐中的扶乩與性別

中國宗教實踐中的扶乩與性別 在臺灣民間常見的扶乩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很少有一種宗教實踐如自宋代開始興盛的扶乩,以及由其所產生的無數神書那般,具有推動和塑造中國歷史的重要性。扶乩從一種占卜技術演變成一種複雜的儀式實踐,用於傳遞來自神的訊息和啟示。在這個演講中,長期從事宗教與性別研究的阿琳娜(Elena Valussi)教授將結合歷史學和民族誌的方法,從扶乩研究中較少被關注的性別角度,考察其在中國歷史上千年來的演變、實踐和技術,以及在其中所牽涉到的人群和社會,特別是女性在早期扶乩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M31AMKNDagdkYWFE8 講者:阿琳娜(Senior Lecturer. History Department, Loyola University) (本次演講以中文進行) 時間:2023年12月12日(二)13:40-15:30 地點: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201室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教育部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計畫辦公室、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經費來源:教育部大專院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Read more

電影放映 | 映後座談-《夢洄》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劃之子計畫「生態心理學的療癒新視野與宗教及靈性的對話」電影放映與映後座談活動。 《夢洄》電影放映 | 映後座談 日期:2023年12月6日(三) 時間:12:30 - 15:30 (12:20 開放入場) 地點:輔仁大學聖言樓百鍊廳 映後座談與談人: 蘇弘恩(本片導演)、 鄭印君(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主任)、 陳玫妏(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g3xroqUNFcNBhkrJA //// 電影簡介: 儘管處在基督宗教昌盛與醫學發達的年代,對原住民族來說,傳統信仰始終是被需要的。想要知道往生者的心願,只能透過巫醫的占卜與儀式來得到解答。在當代,這些傳達祖靈意志的人,數量日漸稀少,但他們仍舊堅守岡位,希望能夠建立橋樑;但不論是尋求儀式的患者,還是巫醫本身,在儀式後仍有各自的問題要面對。 儘管處在基督宗教昌盛與醫學發達的年代,對原住民族來說,傳統信仰始終是被需要的。想要知道往生者的心願,只能透過巫醫的占卜與儀式來得到解答。在當代,這些傳達祖靈意志的人,數量日漸稀少,但他們仍舊堅守岡位,希望能夠建立橋樑;但不論是尋求儀式的患者,還是巫醫本身,在儀式後仍有各自的問題要面對。 導演簡介: 蘇弘恩,出生於台灣,原住民跟閩南人的混血兒,穿梭在兩種身分之間,讓他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觀察這個世界。時常跟著太魯閣族的外祖父上山工作,喜歡描寫人與土地的關係。目前專注於社會議題與環境議題的創作。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辦公室  

Read more

專題演講|新泰地區開發與信仰發展

「新泰地區開發與信仰發展」-專題演講 新莊,一個位於淡水港的內港,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在清朝乾隆和嘉慶年間,曾是船舶與商賈活動的熱鬧中心,擁有「千帆林立的新莊港,市肆聚千家燈火」的美譽。本次演講邀請到「興直堡文史工作室」的李宗益會長,從新莊在地出發,並透過新莊與鄰近的泰山地區之交流,帶領我們深入了解這兩個地區的開發與信仰發展關係。   演講者:李宗益會長(興直堡文史工作室) 時間:2023年12月13日 15:30-17:30 地點:羅耀拉大樓SL345 主辦單位:教育部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辦公室、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Read more

專題演講|記憶.美學實踐.日常非日常

「記憶.美學實踐.日常非日常」-專題演講 【講座大綱】 一、前言:置於死地而後生 二、女性記憶的創生 三、《老來亂亂畫》--重新喚起母性記憶 四、《厝邊佇佗位? 》老照片與歷史記憶 五、面對文化禁忌的美學討論 六、日常中的非日常 【簡介】 這次演講,想分享從我在家鄉老家彰化市南瑤路314巷9號,這間1960-1980年代黨外民主運動的基地,所舉辦的九十歲母親塗鴉展(2019-2020),以及在COVID-19疫情與疫情過後,我在母親過世後在自家老屋外牆與巷弄的老照片裝置藝術展(2022-2024),來探討個人與集體的記憶為何要創生?面對社會居住空間人際疏離,和面對日漸高齡化的現代社會,如何透過美學實踐來創生?我將討論如何開展老人圖像創作與居住空間之間的能動力。 其次,我將分享如何從社區里民的老照片蒐集與訪談、與展覽過程中、去發現到女性、老屋、老故事、居住空間所交織的展覽,所表現出的日常中的非日常美學實踐的意義探索。藉2022年到現在正在進行的老相片裝置藝術展,來思索歷史記憶中的個人與集體禁忌、所面臨的血緣與信仰共同體,在長期政治威權與強勢美式全球化文化影響下,快速消逝的地方記憶,我們如何從日常的美學實踐,去進行杯水車薪式,或者滴水穿石般的記憶創生。   講者:王鏡玲 (真理大學宗教文化與資訊管理學系教授) 日期:2023年12月12日(二) 時間:09:10 - 13:30 (12:00 - 13:30是與講者的午餐交流時間 ) 地點:輔仁大學羅耀拉117會議室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dHAh2LVgnwJNaEV39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辦公室  

Read more

「臺灣宗教文物的調查與運用」專題演講

主講人:李建緯教授 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士學位學程教授 歷史與文物研究所所長 主持人:黃渼婷教授 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天主教學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輔仁大學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主任 時間:2022/12/28 12:20-13:40 地點: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301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9pfCKAwiGWh6W9me8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特色領域標竿計畫辦公室

Read more

「隨著宗教地景遇見中世紀自然療法與宗教文物療癒」-賀德佳香藥草的栽培與應用

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子計畫: 隨著宗教地景遇見中世紀自然療法與宗教文物療癒12月份的演講開跑了~~~ 聖賀德佳的香藥草與療癒會有甚麼關係呢? 本子計畫特別邀請了農藝專家張隆仁博士來為大家說個分明。 主題: 賀德佳香藥草的栽培與應用 特邀講者: 張隆仁 (台灣大學藝學研究所博士/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農業國家標準技術委員會委員) 時間: 2022年12月21日(星期三) 13:30-15:00 地點: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345. (地點若有變更將另行通知) 演講形式: 實體+線上 (報名後,將會寄送演講連結。邀請踴躍參加實體) 報名網址: https://reurl.cc/KXq7YM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子計畫辦公室、天主教學術研究院、西洋古典暨中世紀文化學分學程 歡迎大家熱烈參與,線上見~

Read more

佛教的身心療癒實踐專題演講

身心如何交互修練在宗教的修行中一直都佔有重要的位置,梅靜軒老師的博論有關西藏破瓦法儀式的發展,其中涉及神識、氣脈等的觀想以協助行者本身達到更好的境界。她對西藏醫學及漢傳佛教中有關身心如何相繫、甚至藏密與道教對身體修練的發展亦有相當涉入,為佛教醫療這塊沙漠打開了一片綠洲。 此次演講將邀請梅靜軒老師帶領大家一窺佛教醫療的療癒實踐,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講者:梅靜軒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副教授) 日期:2022年12月30日(五) 時間:早上10:00 - 12:00 地點:輔仁大學 SL 301 羅耀拉大樓 301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lerdn6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教育部大專院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子計畫 -佛教療癒 Buddhism and Healing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 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佛教文化與哲學中心 經費來源:教育部大專院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Read more

[演講]聖經與療癒

專題演講:聖經與療癒 時間:2022/12/09 10:30-12:00 地點:伯達樓BS3011階梯教室 演講者:呂博侃(英國愛丁堡大學新約語文學博士、輔仁大學華語文中心主任、全人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學人員) 主持人:鄭印君(宗教學系系主任、「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總計畫主持人)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95opr7sBJXKnuFxw6 主辦:「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Read more

「宗教地景」巡迴展在輔大

什麼!輔大宗教學系的宗教地景即將舉辦巡迴展?! 展覽時間:2022/12/06-16 展覽地點: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301 開展活動:2022/12/06 12:20-13:20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教地景深訪@輔大」巡迴展說明: 如果說宗教史是台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宗教的地景變化就是台灣史的潛流,藉由這個潛流,我們得以一窺歷史那不為常人所悉的一面,深思台灣史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為地景面貌變化的背後正是台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為各個文明所影響的表徵。 尤其是在近兩年,台灣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處於疫情的籠罩之下,然而就是在這般困難的時刻,面對分離與死亡,我們才發現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補足了現代社會在心理慰藉與疏導的不足,更看到宗教信仰的力量與堅韌之處,也因此除了需要重申信仰之於生活的重要性,我們也希望在此基礎上延伸至宗教地景的研究與呈現。 自2017年起,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即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合作,開展關於台灣宗教地景的長期研究計畫——「宗教地景調查計畫」。在該計畫研究過程中,宗教學系亦同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建構以宗教建物為主軸,透過GIS技術建置「台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並結合歷史研究與田野調查,試圖勾勒出台灣各地區宗教地景變化的細節,為當代台灣的宗教研究奠定基石。2021年宗教學系更獲得「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通過以「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為主題的計畫,除了標示宗教地景研究對於台灣當代宗教研究之重要性獲得教育部的肯定外,亦透過展覽呈現該系與宗博館合作展覽之社會意義與學術貢獻。 在上述合作的基礎上,除了2020年的「街頭巷尾有神明2.0--雙和宗教深訪展覽」與「2022年宗教地景展@新莊」兩場展覽皆以視覺藝術的形式轉化,將雙和區與新莊區的宗教地景——作出初步的梳理,並在展場中有意識地部署研究產生的影像資料、調研文件,經由博物館的策展與調度,在美學的語境中將研究成果呈現於公眾。除了被動的定點展示,本展也透過後續的工作坊與活動規劃,期許可成為公眾瞭解活躍於台灣的不同社群以及在地社會變遷的切入點,展現台灣史的多音性與共時性,開啟更加多元、眾聲喧嘩的當代台灣宗教研究。 在上述努力之餘,我們也希望能跟社會大眾分享宗教學系在宗教地景深訪的成果,因而延伸出「宗教地景巡迴展」的構想,希望透過巡迴形式,將屬於這片土地的宗教瑰寶與美妙景像,呈現在校園之中。 本次巡迴展的第一站,就選在 輔仁大學 ,希望與本校師生共同分享這兩年多來的成果,並讓更多人對於本地宗教文化,能有更深的認識與接觸。本次展覽結束後,將至其他各級學校進行展覽,希能能為台灣宗教的介紹與推廣,盡一份心力。 #宗教地景巡迴展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街頭巷尾有神明 #宗教地景在新莊 #羅耀拉大樓 #台灣宗教文化 #歡迎蒞臨觀展

Read more

「創生與療遇」文化創意學術研討會

時間:2022年12月8日(四)9:00~16:40 地點:輔仁大學倬章樓4樓聖保祿廳DG410 主辦單位:台灣文化創意學會、 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 東南科技大學淡蘭古道南路綠色旅遊培力起飛計畫 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宗教文化創意產學中心、 東南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emFxkLxXGA1eVRBe6 報名截止時間:2022年12月6日(一)中午12:00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創生與療遇 #台灣文化創意學會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 #淡蘭古道南路綠色旅遊 #輔大宗教學系 #東南科大休閒管理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