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瑞立君」之『在職瑞立君』系列節目:《他說了祂什麼》EP 1

宗教百百款,無神論、多神論,到底宗教是什麼?由於宗教生活在日常中處處可見,媽媽們應該如何面對如何把自己信仰的宗教與善的價值,傳遞或與小孩討論,是每個身為人父人母都會遇到的話題。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同學企劃的《他說了祂什麼》節目,這集從宗教中的親子關係開始聊起。 小美與小蓮兩位是很會尬聊的媽媽,雲開是位知識青年,對於小孩教育沒有經驗,大牛是滿腹經綸的宗教實踐者,這四位的組合,會碰出什麼樣的花火? 本集藉由兩位媽媽自身經驗的輕鬆分享,告訴您他們如何面對自己嚴謹的宗教信仰與小孩天真無邪的質問下,如何與小朋友聊宗教,孩子一起參與家庭的宗教活動嗎等話題。也意外帶出抖音神曲「擦玻璃」的流行現象! 錄製成員:小蓮、大牛、小美、雲開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之『在職瑞立君』系列節目 《生活中的魔法學院》EP 1

想要提升靈性生活一定會談到修行?然而修行一定要很苦行嗎?是要面壁思過苦其心志?還是激流瀑布下衝擊肉體勞其筋骨?本集邀請台北市丹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董迺閎,為聽眾朋友分享如何在紅塵中自在修行。在本集節目中,董理事長分享自身丹道接觸的因緣,修煉見光的過程,並示範一種最簡單方便操作的丹道心法,來健保眼睛的疲憊,讓眼力更放大光明。本集主持人德馨,將以輔大宗教所在職專班學生的身分,用甜美的聲音,帶領聽眾一起進入《生活中的魔法學院》 的世界。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之『在職瑞立君』系列節目 《禁忌聊天室》EP 1

農曆過年禁忌錄,透過農曆新年的由來、除夕貼春聯與吃年夜飯的習俗與禁忌,還有農曆年前的送神日、初四迎神日,到最後一個新年節慶「元宵節」,帶聽眾認識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門神」、「灶王爺」與「邯鄲(寒單)爺」。 透過主持群分享從小到大聽說過或經歷過的春節禁忌,思考是否所有禁忌都需要遵守,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先人知識與文化意涵。 錄製人員:謝貽安、張哲維、楊子旻、林淑惠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特別專輯:輔大宗教系第27屆畢業戲劇公演「茁牙嶺之歌」專訪

宗教,是滋養心靈的聖所;交談,是和諧的必經路;那麼何謂「宗教交談」?《茁芽嶺之歌》以戲劇的形式,呈現了一齣奇幻而雋永的答案。故事環繞在兩個虛構宗教──蟻教和荒教的衝突與對立,當他們共同面對瘟疫的威脅,如何能從相左的理念中找出妥協之法?在高潮迭起的愛恨情仇下,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驚天祕辛?本劇採用中世紀與現代交織的迷幻氛圍,譜寫出一段動人壯闊的宗教史詩,並在戲劇的美麗面紗下,顯耀出宗教交談的靈魂本色,以期觀眾能經由這部宗教系學生的原創戲劇作品,更加重視多元信仰間的尊重、包容、友善,增進現實社會的宗教和諧。 這是輔大宗教系第二十七屆應屆學生的戲劇畢業公演。這群學生,並非戲劇本科專業,但願意藉由戲劇呈現的集體創作與演出,來表達對於宗教與交談的本質與對話。本集專訪這群學生中的導演、編劇、與兩位演員,來談談他們在創作與參與「茁芽嶺之歌」這齣戲的學習與經驗歷程。也誠摯地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這群大學生們一整年來辛苦付出參與的成果。詳細公演資訊可至臉書搜尋第27屆輔大宗教系畢業公演—《茁芽嶺之歌》粉絲專頁!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Season 3 EP 10

「瑤族」(Yao People)是中國華南山區的少數民族,人口約三百萬人。 一般人對瑤族的印象,可能就是美麗的瑤女,巫術,而不清楚瑤族的宗教信仰其實是兼容儒釋道三教與巫覡信仰的「瑤傳道教」。 玫妏老師研究的專業領域,就是華南少數民族的道教研究,從瑤人的信仰儀式,手抄道經文稿開始,展開一段瑤山歲月的田調經驗與跨國研究。這個議題在國內很少見,玫妏老師因為因緣際會,從傳統道教研究而跨入瑤族的道教信仰,曾經孤獨,但最終卻也收獲滿滿。 歡迎收聽本集的「誰是瑞立君」播客專題:華南少數⺠族的道教研究—瑤⼭歲⽉與跨國研究 本集將打破傳統宗教播客的嚴肅風格,讓玫妏老師用輕鬆甜美的聲音,帶領大家走一段瑤族道教研究的瑤山歲月。 也歡迎大家在粉絲團留言點歌 愛唱歌的玫妏老師將有機會在未來的節目中為大家高歌一曲。FB粉絲團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誰是瑞立君-102055278662052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Season 3 EP 9

誰是瑞立君」Podcast 頻道 本期將介紹「日本佛教藝術 佛像納入品」專題。 「佛像納入品」指置入於佛像內的物件,包括舍利、經書、佛畫、結緣信眾名單等,通常是僧侶或贊助者在佛像完成前置入。有些「佛像內納入品」甚至到近代,藉由X光檢視佛像內物品,才能更了解這些歷史悠久的佛像中,藏了什麼樣的祕密! 本期專題我們談「日本佛教藝術佛內納入品」,邀請到對這領域有研究的輔大宗教學系詹晏怡老師來跟我們介紹從日本清涼寺「優田王式」釋迦像中的「納入品」談起,解說了「納入品」的歷史緣由,日本「納入品」的器物,與置入「納入品」的意義。藉由研究「納入品」,除了關注佛像藝術風格的特色外,亦能從這些器物轉而了解佛教信仰在不同時期僧人與信眾的宗教活動與對於信仰中心的連結方式。 詹晏怡老師是輔大宗教系新聘的新生代老師,畢業於美國堪薩斯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長領域在日本佛教美術史,日本宗教史,藉由詹老師引經據典與簡潔明白的說明,帶領大家一起進入了解「佛像中的秘密–像內納入品」的器物故事。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Season 3 EP 8

繪本又稱為「圖畫書」(picture book),被稱為「第十藝術」的繪本是圖文並置的藝術創作,於二十一世紀蓬勃發展,成為有代表性的新文體。我們可以透過繪本的圖像與文字的合奏來揮灑想像力的藝術創作,精采的圖文作品可以藉由閱讀中的想像為讀者開啟對真實的重新理解。繪本不只是兒童的專屬,其說故事的能力以及藝術的價值也獲得成人的認同。 本集「誰是瑞立君」播客,特別邀請對於「宗教繪本」主題有深刻研究與興趣的輔大宗教學系蔡怡佳老師,以《多元的世界宗教》,《容得下你》,《雪是誰的》等兒童繪本為例,帶來豐富的宗教繪本主題的分析與解釋繪本中的閱讀樂趣與療癒。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Season 3 EP 7

「聖像畫旨在表達天主的愛與慈悲,讓大家學習做一個會祈禱的人。我們要有慈悲心,才能認識到天主的愛。」 聖像(Icon)是一種宗教藝術作品,常見於羅馬天主教與東正教的文化之中。它不僅僅是一個宗教藝術,聖像更能表達基督宗教信仰的神聖形象。聖像畫通常會專注於一兩個主要人物,如耶穌與聖母的肖像,但也會涵蓋東方基督宗教所產生的各種圖像,包括敘事場景,或者描述聖經或聖徒的生活。 在聖像畫發展的過程中,在第四與第八世紀曾經經歷兩次破壞偶像運動的時期,但經過這兩次聖像破壞運動後,聖像畫反而經過淬鍊而有目前展現一定的神學意義與信仰連結。 董蘭芝老師是一位聖像畫畫員,她雖然是商院出身,跟繪畫與宗教一點關係都沒有。但在過去,因為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的過程中,開始閱讀一些哲學、神學、宗教的書籍,在讀完這些書後,對繪畫也漸漸有興趣,便去學了油畫以及壓克力。而且學到使用金箔材料運用在聖像畫上的高級技巧,能保留傳統聖像畫的風格技術,也更添聖像畫在藝術欣賞與神學靈修的榮耀意義。 本集「誰是瑞立君」Podcast節目,特別邀請董老師來談她對於聖像畫的學習與信仰療癒的過程,歡迎點擊收聽!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Season 3 EP 6

聖賀德佳(1098~1197),歐洲中世紀的一位天主教德國本篤會修女,聖人,神學家,作曲家,醫學療癒作家。又被稱為「萊茵河的女先知」(Sibyl of the Rhine),寫過兩本醫學著作:《醫藥書》、《疾病的起因與治療》。 因聖賀德佳的醫學著作,採用傳統本草自然醫學的療癒方法,引領現在台灣社會中一群喜愛自然療癒的人士的關注。 聖賀德佳在很年輕時就曾表示自己有「神視」(vision)。1141年,當她繼優塔被選為修院領導者五年後,賀德嘉受到了先知蒙召,命令她要「寫妳所見」。一開始,她對於是否要寫下自己靈視的內容仍躊躇不前、多所保留,但這讓她的心靈負著難言重擔,甚至造成了身體上的病痛。最後,她終於被修院成員說服,開始記下自己的靈視內容,也就是她第一部神學著作《當知之道》。 本集「誰是瑞立君」節目,特別邀請輔大古中學程主任黃渼婷老師,來聊聊這位中世紀傳奇女子聖賀德佳,介紹她的神視,與自然平衡的療癒觀。

Read more

誰是瑞立君?Season 3 EP 5

1990年代以來,主要以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等地人民,因透過通婚方式移居台灣,他們之中大部份是女性,新住民逐漸成為外籍配偶的稱呼。新住民從外鄉遠赴台灣,工作在此,生活在此,帶著鄉愁與來自不同信仰文化的宗教觀來到了台灣。或許我們會看見,穆斯林新住民初一十五要協助夫家拜菩薩,但每日五項功課卻不可少。這樣的宗教活動,是一種融合還是一種斷裂?新住民在宗教活動這塊領域,是否有在族群融合的概念中被尊重發展?宗教研究對於新住民移民的宗教活動有哪些關注?本集「誰是瑞立君」,再次邀請對於新住民宗教關懷主題長期著墨的輔大社工系劉香蘭老師,跟我們聊聊新住民的宗教活動與社會關懷,並希望藉由本集節目的拋磚引玉,能讓更多人能對於新住民的宗教研究議題,有更多的了解與關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