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Are you human? 走向後人類(post-human)時代的媒體人類學

講題:「Are you human? 走向後人類(post-human)時代的媒體人類學」 Covid-19的傳播導致了網路空間的擴展,使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空前地模糊。人類不僅僅是以作為物質的身體,同時也開始以作為資訊的身體進行交流。作為現代哲學基礎的二元認識論,比如人和物、自和他、男和女等等,其侷限已顯而易見。我們正在建構一個充滿交融與混合的世界。 文化人類學在傳統上主要關注地區、文化和人。而在本次分享當中,我想從後人類(post-human)的視角出發,分析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現象,重新討論文化人類學的侷限和新的可能。進而希望以此為契機,能試圖超越以既有人類觀為基礎的人文學,探索新的人類觀的可能性。 講者:藤野陽平(日本北海道大學傳播與媒體研究院教授) 演講時間:2023年11月24日(五)12:30-14:00 演講地點:羅耀拉SL345會議室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社會學系、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

Read more

專題演講|進入中國景頗人靈的世界

「進入中國景頗人靈的世界」專題演講 居住在中緬邊境上的景頗人在喪禮中會製作「榮耀死者的人像」,並透過喪禮中各個階段的儀式展演和人際互動,表達景頗社會的親人關係、姻親關係、生死分離,以及關係的消解。這個為了喪禮製作也只能用在喪禮,在山區村落脈絡裡令人感到恐怖畏懼的人像,在中國大力推動族群文化旅遊的政策下,成了舞台上代表景頗文化供觀光客觀看消費的娛樂表演物件。人像從村落到舞台的價值變化,引動了村落與都市景頗菁英或愛或憤的情緒。在這場演講中,一生致力於景頗人觀、儀式、喪禮與社會關係研究的何翠萍教授,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進入中國景頗人靈的世界,看到承載著生者對死者種種情感的「人像」,如何在傳統與現代、村落與都市、象徵與表演上,來回地引發文化力與政治力的拉扯與辯證。 講者:何翠萍 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退休]) 時間:2023年11月15日(三)10:10-12:40 地點:輔仁大學伯達樓301-1室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辦公室、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經費來源:教育部大專院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Read more

文化體驗|聖賀德佳花園探訪與植物療癒運用之旅

2023 聖賀德佳花園探訪與植物療癒運用之旅開跑了~ 各位親愛的朋友們,本年度標竿計畫: 「宗教、療癒與社會實踐」之子計畫: 「中世紀自然療法、宗教文物療癒與社會實踐」將繼續舉辦大家最愛的聖賀德佳香草園療癒之旅,今年把焦點放在聖賀德佳植物療癒的應用層面。 聖賀德佳常說: 大自然就是天主的藥房。大自然究竟能夠為我們帶來甚麼樣的療癒功能呢? 歡迎您參加今年的療癒之旅,親自體驗大自然療癒的功效。 主題: 聖賀德佳花園探訪與植物療癒運用之旅~德國中世紀香草與飲食體驗 時間: 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 8:00-16:00 地點與內容: 請參閱活動海報 此活動有名額限制,須先報名。在名額內報名成功的朋友,將會收到報名成功可參加的通知函。 歡迎您一起來體驗聖賀德佳的健康療癒之法~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My9ORv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子計畫辦公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輔仁大學西洋古典暨中世紀文化學分學程 協辦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聖賀德佳全人發展協會

Read more

國際學術研討會|宗教與AI

「宗教與AI」國際學術研討會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Religion and AI" 會議時間:2023年12月15~16日(星期五~六) 舉辦地點:輔仁大學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社會科學院宗教學系 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 2023年12月15日(星期五) 場次與時間 發表人 發表題目 主持人 8:40-9:00                                                     報到 9:00-9:10                                     開幕式Opening Ceremony 第一場9:10-10:50 9:10-9:30 熊谷誠慈 (Seiji Kumagai) (京都大學人類與社會未來研究所教授)、 古屋俊和 (Toshikazu Furuya) (CEO, Teraverse, Co., Ltd.)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hatbot, AR and Metaverse to Meet and Talk…

Read more

the face of a woman in traditional costume

研討論壇|瑤學研究臺灣論壇:女神、女人與歌謠

【論壇活動】瑤學研究臺灣論壇:女神、女人與歌謠 以往在民國政府時期族群政策界定中的「五族共和」(漢、滿、蒙、回、藏)+2的「苗瑤」,是居住在中國西南邊地的高地人群。其中瑤族的宗教因為實踐全民的道教「度戒」,擁有大量以漢文字抄寫的道經和法書,以及「道教化」的儀式內容,而被稱為「瑤傳道教」,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便受到國際道教學、漢學、民族學、人類學界的關注,近年來更因為各種儀式手抄本的數位化國際合作計畫,而愈發地蓬勃發展。瑤族儀式專家主要以男性為主,也因此在針對瑤族的宗教與文化的研究上,很難避免地以男性觀點的詮釋與論述為主。 本論壇從臺灣出發,為當前活躍的國際瑤學研究帶入性別觀點,邀請到三位臺灣學者,分別從道法流變、民間文學和網路歌墟等視野,探討瑤族的女神、女人與歌謠等議題。論壇除了由長期從事瑤族宗教文化研究的陳玫妏老師擔任主持外,更邀請到道教學者張超然老師擔任與談人。論壇內容精彩可期。本論壇座位有限,有興趣者請儘早報名!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WmGw5DyXDoFof58R9 時間:2023/12/18 (一)10:00-12:00 地點:輔大伯達樓BS301室 主持人:陳玫妏(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與會者: 講題:瑤族歌墟在網路 講者:郭正宜(廣東韶關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講題:談越南瑤族黃氏女故事 講者:鄭美惠(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講題:勉瑤催生法術的視覺性 講者:吳佳芸(德國慕尼黑大學漢學系博士候選人) 與談人:張超然(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副教授)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辦公室、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經費來源:教育部大專院校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Read more

專題演講|Slavonic Mythological Creatures: Between Monsters and Protectors

演講訊息! 講題:Slavonic Mythological Creatures: Between Monsters and Protectors 講者:Prof. Elżbieta Przybył-Sadowska(Institute for Religious Studie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in Krakow, Poland) 日期:2023/12/19(TUE) 時間:15:30-17:30 地點:JS121 主辦: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教育部「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實踐」標竿計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