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地景」巡迴展在輔大

什麼!輔大宗教學系的宗教地景即將舉辦巡迴展?! 展覽時間:2022/12/06-16 展覽地點:輔仁大學羅耀拉大樓SL301 開展活動:2022/12/06 12:20-13:20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教地景深訪@輔大」巡迴展說明: 如果說宗教史是台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宗教的地景變化就是台灣史的潛流,藉由這個潛流,我們得以一窺歷史那不為常人所悉的一面,深思台灣史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為地景面貌變化的背後正是台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為各個文明所影響的表徵。 尤其是在近兩年,台灣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樣處於疫情的籠罩之下,然而就是在這般困難的時刻,面對分離與死亡,我們才發現宗教信仰在很大程度上補足了現代社會在心理慰藉與疏導的不足,更看到宗教信仰的力量與堅韌之處,也因此除了需要重申信仰之於生活的重要性,我們也希望在此基礎上延伸至宗教地景的研究與呈現。 自2017年起,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即與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合作,開展關於台灣宗教地景的長期研究計畫——「宗教地景調查計畫」。在該計畫研究過程中,宗教學系亦同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合作,建構以宗教建物為主軸,透過GIS技術建置「台灣宗教地景地理資訊系統」,並結合歷史研究與田野調查,試圖勾勒出台灣各地區宗教地景變化的細節,為當代台灣的宗教研究奠定基石。2021年宗教學系更獲得「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通過以「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為主題的計畫,除了標示宗教地景研究對於台灣當代宗教研究之重要性獲得教育部的肯定外,亦透過展覽呈現該系與宗博館合作展覽之社會意義與學術貢獻。 在上述合作的基礎上,除了2020年的「街頭巷尾有神明2.0--雙和宗教深訪展覽」與「2022年宗教地景展@新莊」兩場展覽皆以視覺藝術的形式轉化,將雙和區與新莊區的宗教地景——作出初步的梳理,並在展場中有意識地部署研究產生的影像資料、調研文件,經由博物館的策展與調度,在美學的語境中將研究成果呈現於公眾。除了被動的定點展示,本展也透過後續的工作坊與活動規劃,期許可成為公眾瞭解活躍於台灣的不同社群以及在地社會變遷的切入點,展現台灣史的多音性與共時性,開啟更加多元、眾聲喧嘩的當代台灣宗教研究。 在上述努力之餘,我們也希望能跟社會大眾分享宗教學系在宗教地景深訪的成果,因而延伸出「宗教地景巡迴展」的構想,希望透過巡迴形式,將屬於這片土地的宗教瑰寶與美妙景像,呈現在校園之中。 本次巡迴展的第一站,就選在 輔仁大學 ,希望與本校師生共同分享這兩年多來的成果,並讓更多人對於本地宗教文化,能有更深的認識與接觸。本次展覽結束後,將至其他各級學校進行展覽,希能能為台灣宗教的介紹與推廣,盡一份心力。 #宗教地景巡迴展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街頭巷尾有神明 #宗教地景在新莊 #羅耀拉大樓 #台灣宗教文化 #歡迎蒞臨觀展

Read more

「藥師和鬼師:貴州侗族生育文化的實踐邏輯」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 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道教學術發展中心近年來環繞著「宗教地景、社會與療癒」主題計畫開展研究工作,除了關注並針對臺灣相關主題進行實地調查外,近期更從跨域的視野,開啟與華南區域邊陲社會的比較和對話。繼今年5月10日進行獲得熱烈迴響的「華南與東南亞邊陲社會生育女神比較研究論壇」後,我們將再度針對「生育文化與社會療癒」等議題,於7月3日(週日)早上10點-12點,舉行一場精彩可期的演講。此次演講不需報名,誠摯邀請您屆時一起上線聆聽和討論! 演講資訊: 主題:「藥師和鬼師:貴州侗族生育文化的實踐邏輯」 時間:2022年7月3日(週日)10:00-12:00 am 主持:陳玫妏(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主講:顏芳姿(國防醫學院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對談: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摘要:我在貴州山區從事侗族婦女生育健康研究,因而進入侗族經驗的生育世界。二〇二一年出版《妖怪、變婆與婚姻:中國西南的巫術指控》旨在討論中國西南人群在動盪不安局勢下,為維繫社會發展,發展出一套以妖怪與巫術來控制性與婚姻的文化。這次講座擬從在地專家--藥師與鬼師,來討論侗族生育文化的實踐邏輯,其中包括該社會對生育的看法,他們如何根據性/性別體系來規範生育,並說明山區侗族在歷史經驗中建構生育信仰的形貌。尤其集中在在地專家如何認知生育、針對生育障礙提出病因和文化上的解釋,以及在藥物與治療儀式中排解生育困境等等。 會議:TEAMS線上會議 https://teams.live.com/meet/9598655434673 (或掃描海報QR Code直接進入會議)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 標竿計畫辦公室 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道教學術發展中心 經費來源: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Read more

「隨著宗教地景遇見天主教中世紀自然療法與宗教文物療癒」-「宗教文物療癒系列講座」系列講座第七場

標竿計劃子計畫聖賀德佳自然療法與宗教文物療癒系列講座影片陸續上場! 本部影片為聖賀德佳音樂靈修與療癒,邀請來賓為潘天銘老師。本場是聖賀德佳系列講座中形式較為特殊的一場。聖賀德佳具有療癒力量的音樂透過管風琴演奏在今日獲得再現。本場特別向大稻埕長老教會商借場地與管風琴,是一場聽覺,視覺與、靈修與療癒的饗宴。

Read more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 — 世界宗教博物館展覽 – 【新莊地區宗教地景深訪】

"當信仰來到這方土地,綿延出特殊文化" 如果說宗教史是台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宗教的地景變化就是台灣史的潛流,藉由這個潛流,我們得以一窺歷史那不為常人所悉的一面,深思台灣史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為地景面貌變化的背後正是台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為各個文明所影響的表徵。 台灣是一座「信仰之島」,全台有將近三萬個宗教場所供信徒膜拜與聚會,每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個信仰的聚點,遠遠多於便利商店的密度。這不但是台灣文化多元交融的表現,也是台灣作為「移民之島」的象徵。 本次展覽的宗教地景@新莊,自17世紀經歷了數個民族的融合與變遷,凱達格蘭族武朥灣Pulauan社、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於此地設置長老評議會、鄭氏東寧王國帶入中國式的土官制度、清國的漢化政策、泉州移民等,如此複雜的歷史為新莊帶來多層次的文化景觀。 在展覽的田野調查工作中,將新莊地區數個宗教地景在歷史與地理上的變化,結合人文理論與地理資訊工具——台灣宗教地理資訊系統(GISRL),透過這種人文與科學並行的研究方法,從新的角度發現當代台灣宗教地景,深挖台灣自國際競逐時期,因各個強勢文化與本土各族群文化之間涵化所造就的地景面貌,考掘我們特殊的歷史環境所造就的特殊文化現象。 期待您蒞臨宗博館,一起來探索《宗教地景@新莊》特展! ◢◤購票資訊◢◤ ✺如何入場|憑一票通即可入場參觀所有展間 ✺線上購票| ☞KKDAY: https://reurl.cc/k1WlA9 ☞KLOOK:https://reurl.cc/ErOGqn 線上購票送好禮,單人雙人都優惠 ◢◤展覽資訊◢◤ 《宗教地景@新莊》 ✺展期|2022.09.01(四)-2022.10.30(日) ✺地點|世界宗教博物館6樓 第2特展室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所 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 世界宗教博物館 ✺指導單位|教育部 ✺特別感謝|新莊地藏庵-大眾廟、新莊長老教會、新莊聖保祿天主、新莊覺明寺、新莊雷法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