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佛教諮商工作坊

佛教諮商工作坊 佛教與諮詢領域雖根植於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哲學土壤,卻共同致力於引導人們應對生活挑戰、緩解痛苦、增進自我認知,並走向更加完善的未來。兩者之間雖存在目標差異——宗教追求的生命終極意義與心理諮詢更聚焦個人當下的問題,並顯現出“無我”與“自我”觀念的微妙張力。那麼,如何能夠恰當地將心理諮詢的方法融入宗教實踐中,或者兩者如何互補,共同促進人類心靈的健康與成長呢? 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香港大學佛教諮詢學程的資深專家李堅翔教授,來引領我們探索這一跨學科的療癒之旅。通過深入討論與實踐分享,李教授將幫助我們理解佛教諮商如何在幫助人們面對生活的複雜性與挑戰時,發揮其獨特的價值和作用。 講者: Dr. Kin Cheung (George) Lee 李堅翔教授 簡介:李教授具有佛教與心理學兩方面的專業,包括香港大學佛學研究博士、美國加州專業心理學院臨床心理學博士、註冊專業佛法輔導督導及美國加州執業臨床心理學家執照等專業資格。從事臨床服務和研究教學多年,擅長於融合佛學與心理治療,應用靜觀和內觀方法撫慰痛苦,培養內心的平靜。李教授是香港大學佛法輔導碩士課程 (Master of Buddhist Counselling Program) 主要創瓣人之一。這次能夠邀請李教授來分享他的專業與經驗實屬難得,邀請大家一起來參與與學習! 三天工作坊內容: 5/24 (五) 10:00-12:00pm 地點: 羅耀拉大樓117 主題: 當西方心理學遇上東方佛學:無我和自我的交集 心理學與佛學都是分析和理解「心」的學派,以尋求解脫痛苦之道。可能當中最大的差異在於對「我」的觀念:心理學着重於優化和提升「我」去尋找快樂,而佛學則相信放下對「我」的執着以滅除痛苦。兩者的終極目標看似違背,當中的交集卻可相輔相成。結集心理學和早期佛教的智慧與及研究和臨床經驗,李博士將會介紹一套「做好我,放下我」的觀念。 5/25 (六) 10:00am-12:00pm & 1:30pm-4:00pm 地點: 羅耀拉大樓 301 10:00am-12:00pm 主題: 佛法輔導:修行為本的治療方式 融合心理學和佛學,李博士將會講解一套稱為「覺悟行」的佛法輔導模式,當中包括評估,個案概念化和介入模式三個主要的輔導基礎。內容會以臨床案例表現「覺悟行」的實用性。 1:30pm-4:00pm: 主題: 佛法輔導:案例分享和技巧應用 介紹「覺悟行」中不同的佛法輔導技巧,參加者將一同參與和體驗技巧,通過反思和討論,以求達到知行合一。 5/26 (日) [此活動已額滿] 時間:10:00am-12:00pm & 1:30pm-4:00pm 地點: 羅耀拉大樓 5樓木板教室 主題:…

Read more

[演講]重訪作為一種社會人類學研究方法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與「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共同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員丁仁傑教授,以「重訪作為一種社會人類學研究方法」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丁仁傑教授個人研究專長為宗教社會學,研究領域則為漢人社會的新興宗教、民間信仰、民間教派、本土慈善行為、地方社會組織等。他承襲宗教社會學的研究取向,關心世俗化命題在台灣特定脈絡裡的發展,主要研究聚焦於當代新興教團與民間信仰變遷等議題。丁教授在一系列的當代新興宗教、民眾宗教和地方宗教研究過程中,拓展了個人的學術關懷,關心長遠歷史傳統中漢人地方社會之民眾實踐邏輯,和歷史脈絡變遷中民間社會之社區主體性的問題,其個人研究亦發生了由社會學到人類學的轉折。主要出版著作有:⟪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佛教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社會分化與宗教制度變遷:當代臺灣新興宗教現象的社會學考察⟫、⟪當代漢人民眾宗教研究:論述、認同與社會再生產⟫、⟪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場域變遷中的象徵資本與靈性資本⟫,並有⟪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漢人的社會邏輯︰對於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異化」角色的人類學解釋⟫、⟪由救贖到靈性︰當代日本的大眾宗教運動⟫等譯作,以及多篇期刊論文與主編專書。 本次講題以「重訪作為一種社會人類學研究方法」,將主要焦點措置於⟪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重訪保安村:漢人民間信仰的社會學研究⟫與⟪民眾宗教中的權威鑲嵌:場域變遷中的象徵資本與靈性資本⟫這幾本書的方法論與其反思、轉折,除了讓我們了解一位學者在其尋思的脈絡發展外,也能作為自身研究關懷與取向的學術參考。 講者:丁仁傑(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人: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協同主持人) 時間:2022年12月13日(二) 12:20-13:40 地點:羅耀拉大樓SL301 註:本場演講不提供午餐。 報名連結 主辦單位: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辦公室

Read more

無垢舞蹈劇場X輔大「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 — 一場身心的對話與生命的空緩美學

享譽國際的無垢舞蹈劇場將於今年十二月七日為輔大師生帶來《緩行中的漫舞》,以舞團藝術總監林麗珍老師獨創之身體心法「靜、定、鬆、沉、緩、勁」,帶領師生體驗無垢的空緩美學,透過傾聽身體的節奏與韻律,喚醒內在的藝術之泉,釋放生命的力量與熱情。 無垢舞蹈劇場來輔大的演出是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的活動。林麗珍老師的舞蹈美學蘊含對天地的深刻哲思,對先祖步履的殷殷思念,對萬物眾靈的虔敬深情,為台灣社會的療癒地景織出一片耀眼的內在靈性風景,喚醒超越苦痛的永恆力量。 林麗珍老師説:能夠呼吸的身體,就是會跳舞的身體!邀請輔大師生帶著會呼吸的身體,來體驗這一場《緩行中的漫舞》。 活動日期:2022年12月7日(三) 活動時間:13:00-15:30 活動地點:國璽樓11樓 郎世寧廳 報名連結:https://bit.ly/38rHTA4 主辦單位:教育部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 合辦單位:輔仁大學宗教學系、輔仁大學管理學院 經費來源:教育部大專校院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標竿計畫 #無垢舞蹈劇團 #林麗珍老師 #緩行中的漫舞 #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 #輔大宗教學系

Read more

「療遇之境-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療遇之境-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Encountering Terrain of Healing : Religious landscape, healing and society 日 期:2022年11月11日(五)~2022年11月12日(六) 時 間:08:30~17:10 地 點: A 輔仁大學聖言樓1樓百鍊廳 B 輔仁大學羅耀拉3樓志潔會議室 主辦單位:天主教輔仁大學宗教學系 合辦單位: ✦波蘭亞捷隆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Poland ✦輔仁大學「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 報名網址:報名連結 實體名額:60人(已額滿) 線上名額:60人,屆時將個別發送線上會議連結。另加開名額 報名截止時間:2022年10月25日(二)17:00 議程:https://reurl.cc/4pxYdL 歡迎踴躍報名參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