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 —「新莊地區宗教地景深訪」

“當信仰來到這方土地,綿延出特殊文化”

如果說宗教史是台灣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宗教的地景變化就是台灣史的潛流,藉由這個潛流,我們得以一窺歷史那不為常人所悉的一面,深思台灣史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因為地景面貌變化的背後正是台灣自大航海時代以來為各個文明所影響的表徵。

台灣是一座「信仰之島」,全台有將近三萬個宗教場所供信徒膜拜與聚會,每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個信仰的聚點,遠遠多於便利商店的密度。這不但是台灣文化多元交融的表現,也是台灣作為「移民之島」的象徵。

本次展覽的宗教地景@新莊,自17世紀經歷了數個民族的融合與變遷,凱達格蘭族武朥灣Pulauan社、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於此地設置長老評議會、鄭氏東寧王國帶入中國式的土官制度、清國的漢化政策、泉州移民等,如此複雜的歷史為新莊帶來多層次的文化景觀。

在展覽的田野調查工作中,將新莊地區數個宗教地景在歷史與地理上的變化,結合人文理論與地理資訊工具——台灣宗教地理資訊系統(GISRL),透過這種人文與科學並行的研究方法,從新的角度發現當代台灣宗教地景,深挖台灣自國際競逐時期,因各個強勢文化與本土各族群文化之間涵化所造就的地景面貌,考掘我們特殊的歷史環境所造就的特殊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