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聖賀德佳花園探訪與植物療癒運用之旅

今早風雨真的很大,天氣也更冷了。沒想到大家竟然全員到齊,在風雨中體驗聖賀德佳的香藥草,雨傘開花、滿鞋泥濘成了我們今年最特別的回憶。特別是90歲的谷神父和我們在一起。 2022聖賀德佳療癒之旅第一站 除了花園的花之外,還有繽紛的傘花。 聖賀德佳療癒之旅第二講:將臨圏製作 聖賀德佳療癒之旅第三講:歐芹、南薑酒製作

Read more

[新聞]✨📸「創生與療遇」文化創意學術研討會

由本標竿計畫辦公室與台灣文化創意學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及東南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共同舉辦的「地方創生與療遇」文化創意學術研討會 於 111年12月8日 倬章樓 聖保祿廳舉辦。 第一場專題演講:綠色療癒-實務與趨勢,邀請到經驗豐富的卓月蘭老師來進行分享。 卓月蘭 老師 學術研討會第二場專題演講:中世紀的療癒觀在現代的實踐,邀請到對於聖賀德佳有深入研究的黃渼婷教授進行分享。 本場演講從中世紀的疾病觀談起,連結至療癒一詞的意涵、四液說,靈魂的眼睛等,並延伸至現代社會所需要之療癒多面向可能性。 黃媄婷 老師 發表人佐以實驗資料與實務上的實踐歷程進行分享,並與與會來賓一同進行熱烈交流,讓本次學術研討會能在聚集學界與產業界的意見後,成為未來深入與研究的契機,並看見不同的社會療癒面向。   會後大合照

Read more

[新聞]✨📸《緩行中的漫舞》無垢舞蹈劇場

輔仁大學獲得教育部通過的「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及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於2022年12月7日邀請享譽國際的無垢舞蹈劇團至輔仁大學國璽樓郎世寧廳進行一場與全校師生及社會各界參與者對話的—「緩行中的漫舞」。本活動原本預計於今年五月時舉辦,但因當時疫情升溫而延遲至本月舉行。本次活動共有260名參與者報名,在場座無虛席。 期待已久的無垢舞蹈劇場將在國璽樓11樓郎世寧廳,為大家帶來《緩行中的漫舞》的演出,讓我們一同體驗無垢的空緩美學。 展演前祈福儀式 12/6中午無垢舞蹈劇場與宗教學系的神父、教授、秘書一同進行祈福儀式,一如往常,在演出前念誦《般若心經》不只為了安定身心,最重要的是為演出中的有形、無形眾生表達感恩,期待彼此能有緣在同個場域下順利完成演出。 靜緩中的深刻力量 觀眾一同在無垢舞蹈劇團藝術總監林麗珍老師與團員的引領下,見證靜緩中的深刻力量,以及藉由互動展開一場溫柔而震撼的身體對話。 表演後合照 無垢藝術總監林麗珍老師說,今天無垢跟在場參與場的相遇並非刻意安排,而是「巧遇」,表現出這場盛會在充滿感恩氣氛的十二月輔大校園的特殊意涵。表演後宗教學系參與老師們,也與麗珍老師及念舟團長一同合照,留下這份特殊機緣的歷史紀錄。

Read more

[新聞]✨📸「宗教地景@輔大巡迴展」開幕

由本「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與輔仁大學宗教學系、世界宗教博物館所共同舉辦的「宗教地景@輔大巡迴展」,即將於明日中午12:20在羅耀拉大樓SL301弘道會議室開展,此巡迴展是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在2020年的雙和區宗教深訪展與今年的新莊宗教深訪展兩次與世界宗教博物館合作的展覽基礎上,以巡迴展形式進行台灣宗教地景的介紹,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宗教地景與文化的美妙之處。 本次選在輔大進行首次展覽,除了配合輔大今年的校慶之外,同時也希望跟全校師生分享宗教學系在宗教地景訪查部分的成果。未來本巡迴展將安排至各級學校進行展覽外,也將配合宗教學系每年的宗教地景深訪調查,來介紹台灣更多引人入勝的宗教地景,並逐年增加展覽內容,為台灣社會提供認識台灣在地宗教之美的方式。 本次展期為12/6-16,週一~週五9:00~16:00,在此竭誠歡迎各位前來觀展! 宗教地景巡迴展今日中午於羅耀拉SL301弘道會議室開展,感謝 #楊小青研發長 #彭正浩院長 #葉炳強院長 #洪力行主任 #石易平主任 等貴賓蒞臨。 上一張 下一張

Read more

療遇之境-國際學術研討會 已圓滿結束

11月11日星期五至11月12日星期六,本校宗教學系於百鍊廳及羅耀拉大樓志潔會議室舉辦《療遇之境-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由宗教學系主辦;波蘭亞捷隆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Institute of Religious Studies, Jagiellonian University)及「宗教地景、療癒與社會」標竿計畫辦公室合辦,邀請到波蘭亞捷隆大學Elżbieta Przybył-Sadowska教授、Andrzej Szyjewski教授、Joanna Malita-Król研究員、Krzysztof Mech教授、Małgorzata Sacha副教授及Tomasz Sikora助理教授六位學者及日本南山大學的韓國學者金承哲教授來台參與會議並發表論文。另邀請德國特里爾大學Michael Embach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Michael Stanley-Baker(徐源)助理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劉雅詩博士參與線上論文發表。   本研討會主題以「宗教地景」、「宗教療癒」與「宗教療癒與社會」三大主軸來開展相關子議題,藉此與國內外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探討宗教與療癒的多種面向與可能性,一探宗教在面對現今社會現況與挑戰之際,如何回應並尋求群體最好的未來。療癒的發生,不僅意味著施療者與癒者兩造,還包含此二者會遇的脈絡,其中可能包含自然與環境、語言與思想、文化、物質與地理空間等,以及更具群體性的特定社群、社會與國家相關層面,還有上述這些面向與宗教文化的匯聚碰撞。 …

Read more

「入世、修持與跨界:台灣宗教特質的省思」專題演講

「入世、修持與跨界:台灣宗教特質的省思」專題演講

臺灣在二戰後現代國家治理模式的運作與變遷過程中,宗教面臨的是結構面上對其有正面社會功能的社會期待,以及個體層次上的靈性訴求高漲。我們發現這兩個面向都沒有讓宗教在教義或信仰元素上產生重大的轉變,而是在組織面上有許多創新的設計,並且同時創造了更多儀式參與模式。臺灣的佛教、道教、民間信仰在這方面的回應,高度展現出儀式的彈性,透過儀式的創新來回應民眾在現代社會中的靈性需求。從這裡我們發現有別於基督宗教這種教義型宗教,存在著另一種倚賴儀式以回應社會變遷的宗教,一種儀式實踐優位的宗教類型,稱之為儀式型宗教。從歐美社會的教義型宗教逐漸出現宗教與靈性的劃界,到臺灣社會儀式型宗教面對現代性的許多另類的因應發展,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宗教」既有的概念框架是否逐漸喪失對現代社會相關現象的解釋力。「後宗教」雖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揚棄這樣的詞彙,但卻警醒我們「宗教」的內涵正處於質變,例如有必要思索一種涵跨靈性路線與修持路線的新宗教理解模式。特別是在像臺灣這樣一個多元宗教的社會,同時存在兩種路線的宗教發展,對宗教治理模式的調整與對「宗教」理解的擴充,都是當代臺灣社會的課題。

Read more